补气、补血、养阴、助阳等对人体有补养强壮、扶助正气作用的药物,一般称做补养药或补养强壮药。但是在临床上应用这类药物时,要根据辨证论治的要求,区别各药的不同功用特点,按照不同的适应证,去选用最适合于病人具体情况的药物,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。今把临床常用的一些补养强壮药的功用特点,适应证、配伍变化等,结合经验,介绍如下,以供参考。(一)人参人参味甘、微苦。生者性平,熟则性温。功能补五脏,安精神,健脾补肺,益气生津,大补人体元气。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(1)抢救虚脱凡久病气虚,或大量失血,或急性暴病所致的突然气微欲绝,四肢厥冷,虚汗淋漓,神昏不语,脉象微、散似有似无等气脱危证,急用人参15~30克,煎水灌服(名独参汤),可大补元气、挽救虚脱。四肢冰冷明显者,可配附片9~12克(名参附汤)以增强回阳救逆的作用。出虚汗较甚者,可加用麦冬、五味子(名生脉散)以益气养阴、止汗固脱。近些年来,常用独参汤或参附汤、生脉散,抢救各种休克,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(后两种,有的单位已制成注射剂)。气息奄奄,身凉脉绝者,须人参配附子、干姜同用,或四逆汤加人参。(2)治疗气虚脾为后天之本,为人体生气之源。肺主一身之气,为人体真气之海。脾肺气虚则气短懒言,说话声低,四肢倦怠,食欲不振,面色皖白,精神萎靡,动作气喘,脉虚无力。可用本品补脾肺之气以治气虚,常与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黄芪、山药、五味子等配合使用。例如四味补气汤(旧名四君子汤,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)、补肺汤(人参、黄芪、热地、五味子、紫苑、桑皮)等。由于“气之根在肾”,如因肺肾气虚所致气短而喘,吸气困难,咳而无力等症,可与蛤蚧同用(参蚧散)。(3)扶正祛邪人参能补益正气,增强抗病能力,故对正气虚而邪气盛的证候,在祛邪的药方中,加用人参,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。例如配紫苏、前胡、桔梗、枳壳等(参苏饮),可治体弱气虚之人而患感冒咳嗽等症。配生石膏、知母、梗米等(人参白虎汤),可治气分高热,热邪伤正,正虚热盛之证。在杂病中用人参时,必须配用其他药物。例如提气时加升麻、柴胡;和中时,加陈皮、甘草;如定怔忡,可加远志、枣仁;消痰时,可加半夏、白芥子;健脾时,可加茯苓、苍术等等。在一般情况下,常用党参来代替本品(参阅“党参”条)。在抢救急症时(如虚脱、休克等)及治疗重病时,以用人参为宜。目前市售的人参,有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两种。野生的称野山参或老山参。人工裁培的又分为红人参、白人参和生晒参。产于朝鲜的又称高丽参。红人参补气之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,能振奋阳气,适用于急救回阳。生晒参性较和平不温不燥,既可补气又能养津,适用于扶正祛邪。白人参(也叫糖参)性最平和,但效力也相对地较小,适用于健脾益肺。高丽参也有红、白、生晒之分,效力与用法同上所述。野山参大补元气,无温燥之性,补气之中兼能滋养阴津。但货源较少,价较昂贵,故一般比较少用。除极需要时才用,一般很少使用。太子参益气健脾,但补力小。适用于气血不足、病后虚弱、津乏口干等症。以及虚不受补之人。人参芦味苦,性上升,可致吐。身体虚弱而须用吐法者,可用此以代瓜蒂。另外,虚人脱肛者,在应证的方剂中加人参芦0.3~0.6克,有升提的作用。用量一般1.5~9克。独参汤等救急时,可用9~30克。凡肺气壅滞、胸闷憋气、表邪未解及一切实证、热证均忌用。本品反藜芦,畏五灵脂。如服人参后腹胀太甚者,可用莱服子或山楂解之。据近代科学研究,人参能增强大脑皮质兴奋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,提高对复合刺激的分析能力,从而增强条件反射。有强壮作用,使身体对多种致病因子的抗病力增强,改善食欲和睡眠,增加体重,减少疲劳。并有强心和促进男女性腺机能的作用。另外还有降低血糖、抗毒、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。可结合辨证论治参考应用。(二)党参党参性味甘平。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。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。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(1)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,可出现四肢困倦、短气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塘软等症。本品能增强脾胃功能而益气,可配合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陈皮(五味异功散)或白术、山药、扁豆、芡实、莲肉、苡米、茯苓(参苓白术散)等同用。(2)益气补血气血两虚的证候(气短、懒倦、面白、舌淡、甚或虚胖、脉细弱等),可用本品配合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等同用(如八珍汤),以达气血双补的作用。再者,前人经验认为益气可以促进补血,健脾可以帮助生血,所以在治疗血虚证时,也常配用党参益气、健脾而帮助补血。例如配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远志、五味子、陈皮等为人参养荣汤(党参代人参);配黄芪、白术、当归、白芍、陈皮、龙眼肉、木香、远志等为归脾汤,都是常用的益气补血的方剂。据近代实验证明本品能通过脾脏刺激增加血色素和红血球。近些年来常以本品配合当归、白芍、生地、熟地等,治疗各种贫血。还要注意,贫血不一定是血虚,须辨证论治。(3)治疗气虚咳喘肺为气之主,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发生短气喘促、语言无力、咳声低弱、自汗怕风、易患感冒、咯痰无力等症。对气虚咳喘常以本品配合麦冬、五味子、黄芪、干姜、贝母、甘草等同用。(4)代替独参汤急救虚脱时,一般多用人参(独参汤),如一时找不到人参,可用党参30~90克,加附子6~9克,生白术15~30克,急煎服,能代替独参汤使用。如能找到人参,还是用人参为好。黄芪补气,既能升补脾气,又能益肺固表。党参补气,只能健脾补气,无固表之力,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,黄芪则无生津之效。黄芪兼能利水,党参无利水作用。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,并能健脾燥湿。党参补气,脾肺俱补,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。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、填精髓、助筋骨,但其性质平和,其效缓慢,久服才能见效。党参补气,其效迅速。因产地不同,党参有“台党参”(台参)和潞党参2种。药效差不多。目前药房已无此分别。用量一般为3~9克。重病或急病时,也可用到15~30克,或更多些。禁忌和注意事项同人参。据近代研究,本品有强壮作用,能增强身体抵抗力﹔能使红细胞增加,白细胞减少﹔能使周围血管扩张,降低血压,并能抑制肾上腺的升压作用。可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结合使用。(三)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。功能助卫气,固皮表,补中气,升清气,托疮毒,利小便。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(1)固表止汗平素体弱的人,或久病重病之后,表虚卫气不固,常有自汗、易受风寒感冒等情况。治疗表虚自汗,可用黄芪固表止汗。常配合浮小麦、麻黄根、五味子、煅龙骨、煅牡蛎等同用。对于卫气虚,易出汗,经常易患感冒的,可用黄芪助卫气、固皮表。常配合白术、防风(玉屏风散)、桂枝、白芍等同用。(2)补中益气脾胃虚弱、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、懒言、食欲不振、大便久溏、面黄气短,或兼腰腹重坠,或兼脱肛者,可用本品补益中气,升提清气。常配合党参、白术、当归、陈皮、升麻、柴胡等同用(例如补中益气汤)。配党参(或人参)、升麻、白术、甘草,为“举元煎”,可治疗脾阳虚、中气下陷而致气短、腹沉坠、久泄、脱肛、崩漏等症。(3)消水肿黄芪还有利尿作用。常用于治疗头面、四肢水肿,可配合防己、白术(或苍术)、甘草、姜皮等同用(例如防己黄芪汤)。或配茯苓、桂枝、甘草、防己(防己茯苓汤),用于全身皮肤及四肢皆水肿,并感觉有些怕风的。据近代报导,用本品单味(每日60~90克)浓煎服,可对肾炎的水肿有效,并对消除尿中蛋白,有一定帮助。也可配合党参、茯苓、萆薢、山药、苡米等同用。配北五加皮、桂枝、猪苓、茯苓等,对心脏性水肿也有效。但应随时注意结合辨证论治。据实验研究报导,用于利尿时,用量不可过大,以9克左右为宜,可资参考。黄芪皮利尿比黄芪好,古人常用之。(4)补气生血气血互根,如骤然大失血而血虚气脱,出现面白、出汗、气短、脉细而快等症,可用黄芪60~克,当归9~15克,急煎服,以补气而生血。如出现四肢厥冷、全身凉汗、血压急剧下降者,还可配人参、附子、麦冬、五味子等急煎,进行抢救。(5)托毒排脓气血虚弱之人患疮疡,因正气不足,不能托毒外出使其化脓排毒而致脓为稀水状,久不收口。可用生黄芪配合党参、白芷、防风、当归、川芎、桂心、厚朴、桔梗、五味子、甘草等同用(例如托里十补散、托里黄芪散)。据近代研究,黄芪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,扩张血管,改善血行,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,故可治慢性溃疡痈疽。黄芪生用偏于走表,能固表止汗、托里排脓、敛疮收口;炙用重在走里,能补中益气、升提中焦清气、补气生血、利尿。黄芪皮功用同黄芪,但善于走表,偏用于固表止汗及气虚水肿。古人有“牛膝有降无升,黄芪有升无降,皆屡验不爽”之论,临床可参考之。用量一般为3~10克,重病或需要时,可用到30~克。胸闷胃满、表实邪旺、气实多怒者勿用。据近代报道,黄芪有保肝、强心、降压、抑菌等作用,并有类生殖激素的作用,可供参考。(四)白术白术味甘苦,性微温。功能健脾燥湿,益气生血,和中安胎。是常用的补气药,但与补血药同用,也可以补血(中焦运化旺盛,则气血自生)。临床常用法如下:(1)健脾燥湿脾胃虚弱,中焦运化不健,消化不良,水湿不化,食欲不振,则易出现胃腕闷,腹胀,大便糖软,呕恶,泛水,四肢倦怠等脾虚湿浊不化的症状。这时可用本品健脾燥湿以助中焦运化。常配合党参、茯苓、陈皮、半夏、木香、草蔻等同用。如脾虚运化失职,中焦湿盛,也可产生脾虚泄泻。这时可用本品配合党参、茯苓、猪苓、车前子、炒山药、炒芡实、炒扁豆等同用,以健脾止泄。(2)益气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,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。本品最能健脾益气,培补中焦,故能益气生血。常配合党参、茯苓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、熟地、川芎等同用,例如八珍汤、人参养荣汤等。近些年来,根据这些经验和理论,常用它治疗各种贫血,但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。(3)和中安胎妊娠以后,需要更多的血液养胎,血液来源于中焦,故增加了中焦脾胃的负担,有时可导致中焦运化失常,如胃失和降、胃气上逆而为呕逆、眩晕、胸闷、不食等,名为“恶阻”。可用本品健脾化湿,和中安胎。常配合陈皮、竹茹、苏梗、茯苓、藿香、生姜等同用;兼有胎热者(脉数、烦热、苔黄、思冷饮食等),可配合黄芩、栀子、白芍等同用;兼血虚者(面萎黄、唇舌色淡、心慌、气短、脉细等),可配合当归、白芍、生地等同用;肾虚胎元不固者(腰痠腹坠﹐腿软无力,容易滑胎、小产,尺脉弱等),可配合桑寄生、川断、山药、山萸、熟地、五味子、黄芪、党参等同用。中气健壮,肝肾气血充足,胎元自然安固。本品除用于上述诸病症外,还可配合猪苓、茯苓皮、冬瓜皮、车前子、桂枝等,用于治疗脾虚水肿;配合黄芪、防风、浮小麦等,用于气虚自汗;配合枳实、莪术、神曲、麦芽、山楂核、生牡蛎、桃仁、丹参等,用于腹中癥结癖块等等。另外,古人有白术、半夏(白术量大一倍)治疗疟疾的验案,可供参考。党参、人参补气,偏于补脾肺元气,适用于补虚救急。白术补气,偏于健脾、补中焦以生气,适用于生气血以治虚。苍术、白术均能健脾燥湿,但苍术芳香苦温,其性燥烈,兼能升阳散郁,燥湿、升散之力优于白术,而健脾、补气生血之力则不如白术。生白术适用于益气生血;炒白术适用于健脾燥湿;焦白术适用于助消化、开胃口,散癥癖;土炒白术适用于补健脾胃而止泄泻。据近代实验研究,本品可使胃肠分泌旺盛,蠕动增速;血可使血循环增快;还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。用量一般为4.5~9克。重病或需要时,也可用到15~30克左右(例如抢救虚脱需用独参汤时,一时得不到人参,可急用生白术20~45克、党参30~80克、附片9~12克,急煎服),可代独参汤。脾胃阴虚者慎用。

end

●读书笔记:运用三合汤、四合汤治疗胃脘痛

●读书笔记:神经衰弱与肝的中医调理

●读书笔记:咳嗽机制、止咳七法

●读书笔记:脾胃病五大特点、六种治法

●读书笔记:谈一谈中医如何补(上)

●读书笔记: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

●尪(wāng)痹及其诊治规律

●临床应用细辛的体会

●读书笔记: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

●读书笔记:谈一谈中医如何补(下)

医师简介

刘安

执业医师,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,中医学专业(骨伤方向)本硕连读,师从多位中医老专家,曾医院创伤骨科、医院脊柱创伤外科、医院进修学习,对常见创伤、脊柱骨科疾病的诊疗与康复有一定经验。致力于中医“清阳理论”的发掘与研究,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、中医药调理的方法来防治及调养中医内科、骨科相关疾病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jiapia.com/wjppzff/6516.html